短暫的休假在十月八號宣告結束,在踏上回來的路上,一直有種聲音在耳尖縈繞著,跳動著。那種聲音是那樣的鏗鏘有力,韻味十足。不同於南音的輕柔安靜,在粗獷的嗓言中帶著極致的理性Learning Chinese
以前,從來沒有遠行過的我,對於王維的《渭城曲》的理解在現下看來屬於很矯情的煽情,真正的開始在外工作和學習以後,把自己的未來交給了嘉峪關以外的邊關的時候,那句“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”的悲涼才真正的迸發出來。在西出以後不僅僅是沒有了故人,那一直在耳邊縈繞的熟悉的鄉音也在不斷西行的路上越來越稀少,西行路上聽到的各種各樣的語言充斥在我的耳邊,四川、河北、河南、甘肅……那麼多種的語言,讓人感嘆國家的文化的廣博,可是讓我最為眷戀的還是那種讓我感懷的聲音。對於每個人來說,鄉音無疑是最美的,就像是在國中時期的課本裡的《最後一課》裡都德所說的,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,這樣的情有獨鐘是每個在外地游子深刻體會的電召
總是深刻的記得第一次遠行回家時的心情,那種近鄉情切和不能自抑的歡欣讓我不知所措,熟識的鄉音不絕於耳,豪放的口氣,天生的大嗓門,透著那麼一股精氣神,那股讓人沈澱的歷史濃重感也讓人不禁想到,這樣豪放的姿態也許是本能反映,也許是因為對於自身文化獨有的自豪感。記得在看《血色浪漫》的時候,陝北的信天游讓人沉醉,對於這樣的一種讓人在笑中帶哭的表達模式一直感到神祕莫測,但是這次的遠行歸來讓我深深的體會到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,在這一刻真的很感念這個世界,有這樣的一種鄉音讓人抒懷。也記得剛剛踏上這邊關的土地時那種不知所措和語言上極度的孤獨,慶幸的是當時暫時住的宿舍裡都是陝西人,這樣的機緣巧合使得那剛剛入學時的恐慌和擔心漸漸的消退,可以在宿舍裡盡情的甩著一種老陝味兒十足的語言交流,沒有任何的障礙,那樣的一種心安一生難忘。還記得當時剛剛的初出社會,多次的面試讓人心灰意冷,在眾多的面試者裡碰到一個老鄉,即便陌生,卻也能侃侃而談,沒有隔膜。這就是鄉音帶給我的感動和安全感。
“少小離家老大回,鄉音不改鬢毛衰,兒童相見不相識,笑問客從何處來”,一首賀知章的《歸鄉》讓多少人感到的是一絲感傷和共鳴,時間改變了容顏,但是不改的是那淳朴的鄉音,這是游子對於家鄉感情的另一種的緬懷微針療法
對於“鄉音”的概念,在原來的日子裡總是停留在最為淺顯的單字理解上,可是現下對於那個帶著些鄉土氣息並且有著自己獨有魅力的語言,深深的眷戀。
說了這么多,還是感覺到自己的語言上的匱乏,也許這就是“只可意會不可言傳”吧﹗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up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